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冰雪的网易博客

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体验学习乐趣 探究育人真谛

 
 
 

日志

 
 

【引用】走在作文课程化的路上  

2011-11-12 15:43:13|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走在作文课程化的路上

——荆州市第二届作文教学研讨会讲稿提纲 

一、踏着先行者的足迹往前走

1.“模仿—创造”的作文训练

人物: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

时间:上世纪80年代

描述:以“文体中心论”为指导,着重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能力培养进行探索。

基本程序:“模仿—改写—仿作—评析—借鉴—博采”这样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系列。

优点:学生写作文体意识强,作文也容易入门,效果明显。

缺点:整个中学语文教学基本上围绕这些文体知识转,淡化了学生写作整体素养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快速作文教学法 

人物:湖南特级教师杨初春

时间:上世纪80年代

描述:最关注的是学生作文的速度问题。

基本程序:“五步四法两课型”。“五步”即基础训练、思维训练、技巧训练、速度训练、综合训练。“四法”即写作限期限时法、指导先“实”后“虚”法、评阅浏览自改法、训练分步达标法。“两课型”即写作实践型课和理论指导型课。

优点:强调基础训练和思维训练,可操作。

缺点:真正落实的是技法模式训练,概括出的写作技法有数十种。例如,在写作的“一般技巧模式”方面,他提出了“快速审题15法”、“快速构思10法”、“快速行文4法”、“快速修改4法”。在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模式方面,他提出“快速写景状物3法”、“快速抒情达意4法”、“快速记人记事3法”、“说理议论4法”、“快速给材料作文3法”等。这一训练模式广受学生欢迎,但受到理论界一些人士的质疑,认为是“为考而教,为考而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3.“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 

人物:北京特级教师刘胐胐、首都师大教授高原

总体结构:观察是基础,分析是核心,表达是结果,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具体方法:初中一年级着重进行观察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方式是写观察日记、观察笔记,这一阶段侧重练习记叙和描写。观察又分为一般观察和深入观察,前者指定向观察、机遇观察、科学现象观察、日常生活观察、人物观察、内心世界观察;后者指比较观察,反复观察,观察与体验、联想、想象、调查的关系。

初中二年级进行分析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训练方式是写分析笔记,这一阶段侧重进行议论和说明的练习。分析训练又分为“分析起步”和“分析入门”两个阶段。前者是指提出问题、给予解答、了解情况、实事求是、分析角度(条件分析、因果分析、演变分析);后者指多角度分析、特点分析、本质分析、意义分析、分析和知识、分析与联想、分析与情感。

初中三年级进行表达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方式是文章结构的训练,后来增加了语感训练,采取的训练方式是进行语感随笔和章法训练,侧重于语言运用和文章结构训练。表达训练也分为“语感训练”和“章法训练”两个阶段,前者主要包括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形象感训练,后者主要包括角度、裁剪、层次、衔接的训练。这一训练体系符合写作“物——意——文”转化规律,是写作规律“双重转化”与“三级飞跃”的具体运用,比较符合学生的写作学习规律。

4.“文体为纬—过程为经”训练模式 

人物:北京景山学校周蕴玉和上海于漪

描述:以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为纬线,以写作的一般能力——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等为经线,精选典范作品为例文,按照单元要求设计训练方案,组成一个读写结合、分阶段、有层次的训练序列。

优点:这种作文教学体系既摆脱了“熏陶式”的中国古代作文教学方法的影响,又摆脱了“模仿式”作文教学方法的束缚,是我国作文教学开始由经验主义走向科学主义的有益尝试。

缺陷:写作基本能力及写作过程能力的训练还处在手段地位,它仍以训练文体写作能力为基本目标。

5.作文分格训练教学法 

人物:常青

时间:上世纪80年代

描述:分格训练所谓的“格”,是单一的基本训练单位,具体地说是把说话、写话、片断训练到篇章训练,从写人记事到写景状物,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到开头结尾,从培养观察能力到发展语言、思维能力,把众多的作文难点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训练的基本单位——“格”。

    例如,把一年级的说话训练分成两大格、若干小格。两大格:第一大格,说一句完整的话;第二大格,说几句连贯的话。把“说一句完整的话”又分成五个小格:第一格,敢说;第二格,说顺;第三格,说实;第四格,说活;第五格,说准。

对每一格训练都提出了要求,说明了道理。他把每种文体按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五条线索系统组织成256格,每一格就是一种“语段写作公式”。例如,分格训练中的“加格”语段,有这样三种格式:

  人+动作+话,人+动作+表情+话,人+动作+心理活动+话。这样的“语段写作公式”实际上是用概括出的文章内容的思维语法或一般思维模式来训练提高学生观察、思维、想像、表达的能力。

优点:分格训练法已经注意到写作智能的培养,也有利于推动作文教学的科学化。

缺点:关注到的写作智能只是一种表层的语言思维模式,而不是写作思维过程的深层思维操作模型,因此从客观效果来看,也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

6.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法

茶馆式作文教学法源自上海育才中学推出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模式。校长段力佩称之为“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其实际上是在倡导一种宽松、自由的教学,意在拆解各种束缚,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师是这个模式的“领导者”。茶馆式教学法提倡学生多写,放手写,在自由发挥中摸索写作经验,在语言表达上形成个人特色。

7.情境作文教学法

江苏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创立。其核心思想是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其操作过程大致可分为四步:创设情境,观察情境,审美体验,开拓思路。情境作文训练的特色:一是创设情境,适应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二是重视情境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8.“大作文”教学体系 

    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提出“大作文”教学体系.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其中小学部分称“快乐大作文”,初中部分称“趣味大作文”,高中部分称“创新大作文”。

    小学的“快乐大作文”运用的是“现场演示”的作文教学法,以在作文课上设计可记叙的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演示活动为作文内容,通过游戏演示活动,激发学生情绪,诱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并大规模提高思维创造力及写作水平的作文教学法。

    初中和高中的训练则运用“题型作文”教学法。所谓“题型”,就是“题目类型”,相当于问题、话题,是复合性、开放性、活动性的概念。题型作文向生活汲取素材,更依靠课堂现实活动创设情境。题型作文本质上可以理解为“活动写作、写作活动”式的作文,或者“游戏性”作文。“活动作文”模式主张“训练大于理论”、“训练先于理论”、“活动大于技法”、“活动先于技法”、“实践大于理论”、“实践先于理论”。这一模式的最大价值在于真正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产生了写作的动力,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写作的心理思维活动,从而完成了写作任务,符合“趣味性”教学原则,符合“活动课程原理”。

9.“新概念”作文 

    1998年由上海《萌芽》杂志社等发起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催生了新世纪新的写作训练模式。   

    “新概念”提倡“二新一真”:

    新思维——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无拘无束;

    新表达——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使用属于自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

    真体验——真爱、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这一模式是“新时期”作文教学改革的“先声”,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扬弃”。它为中小学生写作学习探索出了一条新路:表达真情性、真感受,自由写作,放飞心灵!

10.个性化作文实验

   2002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家“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这一课题依据新课标精神,针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缺乏个性、概念化、成人化、抄袭成风的种种弊端,组织研究人员,确定实验学校,很快在全国进行试点。个性化作文教学倡导要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研究主线梳理

注重文体知识的系统性和标准化

注重作文过程的研究

注重作文技法的研究

三者兼顾、三线并行的研究

                               ——80年代

注重作文情景(生活)的研究

注重作文创新(思维)的研究

注重作文过程(体验)的研究

注重作文个性(生命)的研究

                             ——90年代至今 

得失:

轻视写作理论研究;

有些只是抓住了写作过程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有所偏颇;

有些作文教学理论研究成果不能转化成现实的作文教学实践;

“生存写作”压倒“生命写作”。

二、克服当前的困境往前

(一)教材的困境:

1.现行教材让作文教学无所适从。

★  按主题组元,但单元特征不明显。

    如七年级第一单元

    单元导语: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还要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单元课文:

《在山的那边》(诗)

《走一步,再走一步》(叙事散文)

《蝉》《贝壳》短文两篇(哲理小品)

《紫藤萝瀑布》(写景悟理散文)

《童趣》(写人记事散文)

作文要求:

《这就是我》

    通过这次活动,每个同学都认识了新同学,也更了解了自己。以“这就是我”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尽量写出自己的个性。

    2.单元作文主题与单元课文无关联。

    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导语: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单元课文

《新闻两篇》(新闻)

《芦花荡》(小说)

《蜡烛》(通讯)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书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随笔)

《学习阅读记叙文》(小讲座)

    作文要求: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写一篇文章,可以是:

    ☆记叙这次开展某一项活动的经过。

    ☆分析、评论某一件大事或某一个问题。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文体,字数不限。

3.单元与单元之间的逻辑体系不明显,与作文教学层级不对应。

4.部分选文文体特征不明显,未从学生习得的角度考虑。

(二)教学困境:

作文教学的误区越陷越深——

无文体误区

无规则误区

“唯美”化误区

宿构套作误区

无为论误区

三、荆州作文教学课程化努力 

1.内容序列化

2.进程规范化

进程模块化(每学期6个专题)

模块最优化(课文引路——技法提炼——佳作赏读——病文升格——真题演练)

课时规范化(每专题4—6个课时) 

3.课型标准化

(1)重新组元语文教材

(2)规定作文教学课时数

作文指导课(1)

作文习作课(2)

作文评讲课(1)

作文升格课(2) 

4.方式活动化

阅读迁移性活动

生活体验性活动

素材搜索性活动

话题讨论性活动

片段创作性活动

同伴互动性活动

教师点评性活动

习作升格性活动

5.研究微点化

课文引路的微点梳理

生活体验的微点挖掘

作文技法的微点探究

荆州作文研究“六个一”

一支队伍——作文教学研究小组

一个载体——学案、教案

一种机制——会议机制、专题定向机制、修订完善机制、成果提升机制

一个网站——互动、上传、辐射

一套光盘——示范、模仿、远程替代

一组课题——市级立项课题(微型)

四、关于本次会议议

(一)什么是课型

就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或者说是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

课型是由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

一节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什么,这节课就可以称为什么类型。

(二)为什么要给课定型

给课定型就是给你的课找准学习角度,确定活动方式,划定教学的“路线图”。就是使你的课有“型”入“格”。

给课定了型你才敢于舍弃你应该舍弃的东西,放手做你应该做的事情。 

定了型的课会给予执教者十足的底气彻底地按照这种课型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实施教学。

定了型的课老师上起来是气定神闲的,学生学起来是有头有尾的,上出来的课看上去也是有模有样的。

没有定型的课,老师上起来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学生学起来是雾里看花、无所适从的,上出来的课看上去是蜻蜓点水,非驴非马的。什么都有一点儿,又什么都不像。

(三)本次上课关注的是课型

①体验感悟课

②精读促写课

③思路拓展课

④作文评讲课

⑤习作升格课 

(四)本次“说课”关注的是策略

①“课文引路”的微点挖掘技巧及教学策略

②紧扣专题的“佳作赏读”技巧及教学策略

③同伴互助式“习作试评”方法及教学策略

④小组讨论式“作文升格”方法的运用与思考

五、下一步作文课程化研究思路

1.把基地做实

2.把专题理顺

3.把队伍做精

4.把研究做细

5.把成果推广

6.把影响做大

  评论这张
 
阅读(15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