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145面《我之学校观》)
2·同志们务必注意,办学校是要从厨房、饭厅办起的。(145面《我之学校观》)
3·高尚的生活精神不用钱买,不靠钱振作,也不能以没有钱推诿。……精神是不靠钱买的。精神是在我们身上,我们肯放几分精神,就有几分精神。(146面《我之学校观》)
4·学校放在太阳光里必能生长,必能继续不断的生长。(146面《我之学校观》)
5·中国的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他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前面是万丈悬崖,同志们务须把马勒住,另找生路!(157面《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
6·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167面《行是知之始》)
7·《墨辩》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是从旁人那儿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都可以归为这一类。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现在一般学校里所注重的知识知识闻知,几乎以闻概括一切知识。亲知是几乎完全被挥于门外。说知也被忽略,最多也不过是些从闻知里推想出来的罢了。(167面《行是知之始》)
8·“教育以生活为中心”,这句话已经成为今日学校里的口头禅。但是细考实际,教育自教育,生活自生活,依然渺不相关……(169面《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
9·人的生活,必须有工具,才能表现出来。工具充分,才有充分的表现;工具优美,才有优美的表现;工具伟大,才有伟大的表现。……片面的工具就是文字和书本……(169面《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
10·中山先生解释平等的意义,有很大的贡献。他说:“世界上有真平等,假平等,不平等。什么是不平等?帝、王、公、候、伯、子、男、民的地位是一步一步的高上去。我的脚站在你的头上;你的脚又站在他的头上。这叫做不平等。现在要打倒这种不平等,那是应当的。但是打不平等的人,往往要把大家的头一齐压得一样平,变成平头的平等,殊不知头上虽平等,立足点却是不能平了。好像拿可以长得五尺高的树,和可以长得一丈高的树压得一样平,岂不是大错吗?这种叫做假平等。真平等是要大家的立脚点平等,这才叫真平等。(173面《平等与自由》)
评论